西安石油大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六年来,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学校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大力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学校网信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不断健全,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教学信息化环境持续改善,业务系统间数据融合共享不断深化,校园网络安全保障平稳有序,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方面的应用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校园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建立健全学校网信工作机制
一是健全领导机制。2018年,学校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双组长、相关校领导担任副组长,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切实加强党对学校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逐步推行学校网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决策和组织协调,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牵头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和实施、全校师生参与的网信工作新格局。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2020年以来,先后修订完善了学校《网络安全管理办法》《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信息化数据管理办法》《校园网站建设规范与管理办法》《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应急预案等10余个,为学校开展好网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推进网信工作机构改革,强化网信工作队伍建设。2022年,学校为了加强网信工作,将信息中心更名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网络和数据中心),进一步强化学校网信部门统筹协调工作职能,同时增设网络与信息科,加强网信工作队伍力量。
四是积极探索和推进校企合同模式,多措并举快速推进数字校园建设。通过与运营商合作,引入社会资金方式,缓解学校资金投入压力,确保数字校园建设顺利开展。
(二)校园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一是校园网络实现三校区高速、多链路专线互联互通;校园有线和无线网络全覆盖,有线网络接入点超3.5万个,无线AP达到1万余个,全网支持IPv6,并开通了校园无线网EDURoam全球漫游服务和无线访客功能,全面支撑学校师生教学、办公、生活、科研等。
二是校园网络出口带宽持续扩容,师生用网体验良好。近五年学校扩充出口带宽超20Gbps,目前校园网络出口带宽超过32Gbps,校园主干网万兆互联,千兆到桌面,人均出口带宽超过1.3Mbps,带宽平均利用率75%以上。全校校园网用户约2.3万余人,在线用户峰值接近2.1万人,无线用户峰值1.7万余人。同时,学校建有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对全校网络设备进行统一监管,便于及时发现校园网设施故障隐患,确保师生网络畅通。
三是建设了设施完善、绿色节能的标准化云数据中心机房;基于超融合和私有云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校园信息化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运维,为数字校园建设提供良好服务保障。目前,学校数据中心现拥有计算资源2000余核,存储资源不少于1.5PB,虚拟服务器800余台,基本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信息化服务和需求。
四是不断完善业务专用网络。学校建有财务专网、安防专网、保密专网、一卡通专网、医保专网等,为师生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校园生活环境。校园物联网建设初见成效,实现了人脸信息等基础信息采集和门禁管理、能耗控制等智能化管理。
(三)完成了数字校园基础平台建设,基本实现数据共享
一是学校加强数字校园基础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017年,建成了数字校园统一数据交换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服务门户三大基础平台。2021年,完成校园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和校园融合服务门户建设。同时,建设了校园大数据管理平台、网上办事大厅、全媒体管理平台、校园一卡通系统、大型仪器共享平台、“i西石大”APP、校园云存储平台、校园视频会议系统、校级自助打印与可信文档平台、教师主页平台、一表通系统、网络教学平台、智能财务报账终端等20余个校园公共基础平台,为全校师生提供集成化、移动化和一站式的信息服务和资源共享服务,显著提升了学校信息化水平。
二是校内应用系统建设覆盖学校各业务部门。学校已建设教务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继续教育学生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公寓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邮件系统、校友数据服务平台、图书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实验室综合信息平台、干部考核综合测评系统、体检系统等应用系统50余个,为师生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有效提升了业务部门的管理效率及办事效率,师生满意度提升。
三是学校积极推进校内业务系统对接和数据整合工作。2022年学校建设新的数据资产管理平台,集成学校重要业务系统20余个,共享交换数据接口170余个,抽取了源头数据表单1490余张,沉淀数据37G,实现了重要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有效消除了学校信息孤岛,提升了学校数据管理能力。基于数据资产管理平台的数据共享,2023年6月建成学校自助服务平台及可信电子文档系统后,师生可通过三校区校园内的6台终端机自助打印和下载在读证明、成绩单、在职证明、收入证明等40余项日常证明材料。该平台上线以来已经持续服务用户26577次,下载打印量达18380次,师生办事的便捷度、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一是校园信息化教学环境持续改善。学校所有教室实现全光网接入,多媒体教室占比100%,并建设智慧教室30余间,常态化录播教室190余间,为课程录制、直播,以及师生交互讨论提供便捷环境,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
二是学校建设了公共计算机实验室桌面云系统,实现了800余台设备硬件资源的集中管理、统一配置和安全使用;建设了面向地震资料数据解释等科学研究应用服务的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和在线直播系统,实现了课堂直播、远程视频会议和会议在线直播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图书馆引入全自助借还机、自助打印机及预约座位系统为学生书籍借阅、打印、自习室学习提供便捷学习环境。
三是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结合学校石油石化特色,通过自主开发与购买引进相结合方式,不断加大校园网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建设300余个线上视频资源网站;自建全校课程中心平台,整合课程视频资源2156部,方便师生在线教学和学习。
四是加强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建设和应用。学校先后建成BlackBloard教学平台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目前,网络教学辅助平台上可供师生使用的网络课程数达到1513门,其中MOOC数28门,资源共享课程56门,视频公开课11门。
五是积极开展“互联网+”教学改革,学校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入选教育部“慕课西行”计划,和喀什大学实现线上共享课,在教育帮扶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五)校园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完善
一是校园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基本完善。学校配置完备的数据中心防火墙、校园网出口防火墙、WEB应用防火墙,数据中心与校园网设置边界安全访问控制、SSLVPN与堡垒机相结合的方式来保障区域安全边界。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身份认证、数字签名、渗透测试等技术为校园网、信息系统提供安全保障。部署网络防火墙、WAF、VPN、上网行为审计、日志系统、漏洞扫描系统等安全防御和监测设施,结合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提高了校园数据中心及各信息系统的安全水平。
二是积极开展等保测评工作。先后完成了数字校园基础平台、校园门户网站、校园网一卡通系统、邮件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油气钻井机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催化裂化装置热交换器智能制造过程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等的二级等保备案工作,以及学校36个信息系统的一级等保认定工作。
三是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强化网站内容管理。学校开发并启用了校园网站内容发布前强制审核系统功能;实行账号实名制管理,落实专人进行管理操作,确保信息发布的可追溯性;定期对网站敏感词库进行更新、维护,在信息发布源头提高错误内容的检测正确度。建立校园网站固定表述错误半月排查制度以及固定表述错误校内通报机制,确保校园网站内容的合规性。此外,学校安排专员监测舆情等敏感信息,发现负面舆情及时开展研判、处置工作。
四是健全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制度和应急预案。制订完善《西安石油大学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等10余个制度;根据岗位职责与相关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20余份;周密部署,认真落实重要时期校园网络安全保障任务;严格落实国家及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建立网络安全报告机制;及时更新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日常巡检工作,并对发现的校内安全问题及时进行通报,限期整改。
五是组织开展校园网络宣传,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2014年以来,学校认真组织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培训工作,定期发布安全提示等。全校师生网络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不断提高。
(六)不足及下一步计划
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师生需求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我校信息化还面临着管理保障机制不健全、数据融合共享不足、师生信息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等诸多问题和困难,发展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师生对智能化环境需求和学校改革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学校网信工作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信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围绕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校园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网信工作体系和保障机制,保障信息化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智能化教学环境建设;全面升级改造业务系统,不断完善智慧校园公共服务平台,持续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实现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强化全校性数据治理,消除信息孤岛,提升数据质量,推进数据共享,开展大数据应用,以数据赋能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管理服务工作;积极推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创新,建设一体化、智能化的教学管理服务平台和基于数据的教学评价体系;开展信息化系列培训,进一步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应用水平;持续强化校园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和保障,构建与学校改革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信息化体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